据香港商报报道,原来市场传5月底会宣布开启深港通,内地股市还出现了5月31日的井喷,将上证综指送上了2900点关。而后市场预期会在7月1日宣布开启,所以上证综指才有了在7月初站上3000点关的冲劲。可是,上周末在深港通预热与海外资产配置趋势论坛上,香港交易所市场发展科高级副总裁林琦表示,从媒体以及主管机关的一些发言中得到一些信号,目前对于深港通的推出还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
但是,深港通要比预期晚一些推出的事实并没有减弱,反而是推高了内地资金南下的热情,这股热情持续时间已经空前了,规模也是越来越可观了,这种局面颇耐人寻味。洪水挡了路?
下半年已经过去十几天了,可千呼万唤的深港通至今还是遥遥无期。而从沪港通来看,尤其是南下使用的额度非常快,到目前为止80%的额度已经用完了,也意味着沪港通南下的额度只够支撑1至2个月,所以在这个情况下,沪港通额度的调整甚至包括深港通的公布应该就在这一个月内。
对于深港通开启迟于市场预期,各方有很多的解释。如英国公投脱离欧盟后,全球金融市场风高浪急,波诡云谲,人民币正面临巨大的压力。在这个当口中央还顾不上深港通这一码子的事情。也就是说,现在错综复杂的金融形势影响了深港通开启的进度。另外就是中国内地广泛出现的大洪水,从武汉到南京,受灾面积非常大,水患非常严重,国家现在在全力组织抗灾抢险。而且现在是7、8月份,洪水威胁还将持续,甚至有继续扩大的可能,在这个时候,国务院才能拍板的深港通会是当务之急吗?所以,综合来看,无论是全球金融的大环境还是内地洪水氾滥的小环境都是深港通开启的变数。所以,尽管各方都说深港通万事俱备了,但这个东风还是不容易来的。
内资成港股新主力
沪港通刚开启的时候,两地资金是北热而南冷,但内地发生严重股灾之后,两地资金流向出现明显变化,南下炒作港股的资金踊跃,而北上炒作A股的资金遇冷。
今年以来,港股通116个交易日,平均每日资金净流入10.3亿元。其中,仅有4个交易日呈净流出状态,其余112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1190.69亿元。从港股通每月资金流入情况来看,今年1月份净流入200.27亿元,平均每日净流入10.01亿元;2月份14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100.4亿元,平均每日净流入为7.17亿元;而3、4月份,港股通资金净流入少有减缓的迹象,累计净流入103.46亿元和62.73亿元。但到了5月份,港股通资金净流入突然猛增至274.26亿元,环比增长337.21%;6月份更是以平均每日23.91亿元的净流入速度,急速消耗着港股通余额,造成港股通余额告急。
数据显示,港股通交易量占整个港股交易量的比值,已经从开通初期的只有1%左右的比重,逐步增长到现在已经超过了4%的水平。如果比对港股通,相对于沪股通的交易占比,已经从开通时期的13%逐步提到现在的50%左右,远远高于2015年全年平均40%的水平。港股通交易量占整个港股交易量的比值,已经从开通初期的只有1%左右的比重,逐步增长到现在已经超过了4%的水平。如果比对港股通,相对于沪股通的交易占比,已经从开通时期的13%逐步提到现在的50%左右,远远高于2015年全年平均40%的水平。
港股吸引力日增
今年上半年的港股通资金净流入和去年上半年是有所不同的,去年上半年的净流入是因为整个股市都在涨,A股在暴涨带动港股也在上涨,而今年上半年香港市场跌了5%左右,尽管港股在跌,但是并没有影响南下资金对港股市场的兴趣,
沪港通南向交易为何出现了大规模的资金加速净流入?一方面是今年内地股债市场表现不佳,投资者将目光转向海外;二是811汇改之后,港币对人民币价格呈现上升势头,通过沪港通而出境投资的兴趣明显增大。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投资者希望能通过海外资产的配置规避人民币汇率的不确定性。三是对港股的追逐,还来自对于港股较高分红收益率的资产配置需求。四是经过三波股灾,内地投资者对于内地股市的信心明显下降,而港股的投资价值对内地吸引力日渐提高。香港市场仍是全球估值最低的市场之一,港股市场上半年表现平平,中小个股表现尤为清淡,而从历史看,恒生综指和小型股指数均处于历史底部水平,恒生综指PE在9倍左右,恒生中小型指数PB也不足1倍。在南下资金中,来自金融机构的资金偏多,有超过一半的流入资金是在买银行股,其中,汇丰有超过100亿人民币的净流入,还有200多亿是在其他银行股中,比如建行、工行、招行和中信银行等等,另外新经济中,腾讯也有超过20亿元的净流入。
而这个趋势还会持续,尤其是在深港通开通之后,内地有两个大的渠道可以同时购买港股,那么南下资金就会成为支撑港股最重要的一个市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