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财经观察
一则公告:
亿胜生物科技(01061.HK)周三(10月28日)发布自愿性公告,宣称由于中国医院门诊运作已基本恢复正常,公司第三季度的收益也基本恢复至接近COVID-19之前的水平。
五次回购:
另一方面,亿胜生物10月16日开始小笔回购股份操作,至周二(27日)共5次回购,总金额约184万港元。
新的商业化许可协议:
亿胜10月15日公告,与复宏汉霖达成了一项商业化独家许可协议,双方将就复宏汉霖的HLX04(即重组抗VEG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用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眼病治疗进行开发合作,亿胜获授予未来新药的注册、生产及商业化独家许可。亿胜将承担80%的后期合作开发投入,首付款至多2500万美元。
1、股价跌至3年低,回购传递反弹信号
亿胜生物科技2020年中期营收同比下降约44%,上半年疫情带来较大负面影响。股价7月以来持续下跌,月K线方面已三连跌,处于近3年来最低水平。10月以来跌势喘定,亿胜也适时展开回购股份操作,以期向市场传递正面信号。
公司过往很少进行回购股份操作,2011年创业板转主板上市以来的累计收益不俗,市场口碑一直很优异。最近一次回购是在2019年8月底,彼时共回购了3次,涉及87万股。回购完成后,股价续横行了一个月,后展开反弹升浪,最多涨幅超过40%。
今次10月中以来的回购似还在继续,无论金额、股数还是次数都超过去年,可是两次回购的背景有所类似。2019年及今年中期业绩均不理想,导致股价面临抛压,市盈率也出现明显低估。不过,2019年中期业绩是受到行业利空政策影响,整个医药行业均受拖累,包括两票制、集采等;而今年上半年则主要受到疫情压制,都属于不可抗力因素。此次回购时点股价再次处于绝对的低位,而基本面前景好转,受益于国内宏观经济的全面复苏,亿胜运营已重回正规,回购或是新一轮反弹信号。
2、绩优股资质,当前估值已严重偏低
亿胜作为一只老牌生物医药股,过往业绩增长稳健,2019年营收增至约12.79亿港元,纯利录得约3.03亿港元。2011年至2019年以来,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纯利的年复合增长率超30%。估值方面,对应当前股价的静态市盈率仅约8倍左右,TTM市盈率也仅约11倍。
医药板块今年初以来累计为负收益,跌幅约20%,大于恒指跌幅,在全市场板块的排名也相对靠后。两只医药蓝筹股,中国生物制药年初涨幅不足10%,石药集团则倒跌约一成,所以整个板块估值水平出现一定回落可以理解。不过行业的成长前景仍乐观,11月新一批集采落地后,市场消化利空反而有机会触底,后市板块的追落后行情值得期待。
回到亿胜,公司估值存在矫枉过正嫌疑,目前仅约8倍的市盈率属于历史最低,尤其对比板块均值及同体量公司,均脱离了正常水平。亿胜过往年份市盈率普遍在20倍以上,个别时期最高也去到约50倍市盈率,当前的PE数值可谓严重偏离,回归是大概率事件。
3、新增“投资控股”标签,潜在的分拆上市标的?
翻看复宏汉霖关于与亿胜生物合作的公告,发现其中对亿胜的介绍是主要专注投资控股,以及开发、制造及销售生物药品,“投资控股”的四个字十分惹眼。亿胜生物科技其实是一家成长性的生物医药研发企业,凭借生长因子平台研发了贝复舒、贝复济/贝复新等系列生物药,其中贝复舒定位于眼科修复领域,贝复济系列定位于外科创伤修复领域,产品主要用于眼科、外科的各种术后修复。
投资控股的标签可能来自于亿胜近年的“增进计划”,因在外延拓展投资了若干项目。公司虽然还在继续围绕生长因子技术平台做管线拓展,但是为了加速发展,2015年提出了增进计划,不断向眼科、外科、肿瘤、神经科等领域做一些战略投资,技术平台也新扩充了抗体平台、制剂平台等。目前亿胜在手优质项目中,最有前景的是与Mitotech共同开发的SKQ1滴眼液,该产品针对干眼症市场,已于美国完成了第一阶段三期临床试验,亿胜将享有其商业化授权及全球销售提成。
医药行业的属性,决定了完全依靠自身的研发一般很难取得跨越式发展,对外寻找优质项目参与合作研究、获取商业化授权,乃至整个买断,也是行业内通行的做法。港股上市公司欧康维视生物的发家史便是很精彩的案例,其创造性的“VIC模式”获得了市场认可,就是VC(风险投资)+IP(知识产权)+CRO(研发外包)相结合,这种模式可以借助资本的力量迅速做大做强。
作为一只纯利年复合增长率30%以上的优质生物医药股,在港股却长期忍受超低市盈率,要说管理层没有想法应该是不可能的,毕竟隔河相望的A股市场,同业的估值水平基本都是百倍以上。近一年来,内地科创板的设立及注册制的推进,已经为港股市场诸多红筹股回A打开了方便之门,市场上开始出现多起分拆旗下资产奔赴A股上市的案例,最终实现更合理的估值。
亿胜生物科技有可以分拆上市的资产么?
首先,旗舰产品贝复舒、贝复济系列,分别是眼科、外科产品,均是一类新药,且在医保目录之内。现有成熟的技术平台也都有新产品储备,如阿奇霉素滴眼液等,若单独打包一个眼科产品组,或者打包外科系列,按照现有各自的规模,都是符合科创板上市的要求。
另外,亿胜近年通过增进计划,手里也储备了不少优质项目,稍作运作也都是有机会打包做分拆上市的。最新谈下来的复宏汉霖的HLX04项目,也展现了公司CMO业务潜力,不乏想象空间。
最后,除分拆外,亿胜也是一个不错的被收购标的,就目前不足25亿港元的市值,不排除有被收购的可能性。近年眼科赛道热度上升,头部药企均有相关收并购的操作,类似亿胜这种优质的资产,可谓价廉物美,将其全部纳入旗下的话绝对可以成就一波大行情。
当然,关于亿胜的“被收购”目前也只是一种猜想,公司长久以来的超低估值完全没有体现出其真正的内在价值,所以大股东考虑分拆部分优质资产去A股上市的可能性还是挺大的。亿胜业绩方面没有多少困扰,来自疫情的短期压力不会改变长期增长趋势,反而股价跌出了新的抄底机遇。短期回购的规模可能无法直接拉升股价,但无疑传递出了积极的信号。抢反弹可能还只是粗浅功夫,亿胜的价值投资属性也很明显,而若是成功押注了分拆上市,收益估计就可以吃好几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