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案:四月随着外资对港股的青睐,港股逐渐看到了牛味,而在一众资金追捧之时,港股“魔咒”《大时代》开播,投资者不免担忧,而目前又至“五穷”来临,四月落后的恒指及H股能否跟上A股及港A股的步伐,而随着内地资金的进入,港股会否出现A股化的趋势?腾讯“证券研究院”特约一系列业内精英人士,推出《港股“五穷月”还是“无穷月”》系列约稿,为投资者解答疑问。
腾讯“证券研究院”特约 黄国英(微博) 丰盛金融资产管理董事
毫无疑问,港股已经A股化。自从憧憬北水南调,港股向上突破,每日平均成交额,由六七百亿港元上升至大约二千亿港元左右。换句话说,对比以前主导港股的外资和港资,中资的力量至少大两倍,而且参考A股的交投,这个数字还有大幅提升的空间。虽然参照港股通额度的使用率,已经来港的公募基金只是有限而已,可是将来港股的话语权落在中资手中是大势所趋,所以此刻在港股的玩家,为了股市权力交接作准备,大家已经懒理美股的发展,交易部署上只是模仿A股特质,投其所好,这个才是港股A股化的真正原因。
所谓A股化,有以下几个特质。第一是投资者短视,并非天生基因如此,而是中国市场气氛由政策消息主导,整体经济其实仍然在下行,企业盈利质素改变有限,另外从A股近半年起动的大牛市可见,每次调整,都是中证监尝试降温,一两日之内跌得非常急劲。欠缺信心股票会长升长有,又明知一旦回吐就会近似人踩人,事前亦没有先兆,缩短战线,趁好景先行获利,便变成一个主流心态。
第二是板块轮动经常出现。正正由于投资者对后市整体大环境信心不足,不断从股份值博率上作考虑,沽强换弱,获利回吐后再作资金转入落后股份,令股份此起彼落,万一捉错用神,便有所谓满仓踏空的苦况出现。A股这次牛市可以暂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段是去年十一月至今年一月中,这段时间以保险股及证券商股马首是瞻,而第二阶段则是由三月中到现时仍然在进行中,金融股是有升幅,但领导地位明显已经转移到实业公司,这个模式相信将会在港股复制,即是升得最劲的港交所(0388)及香港券商股稍后反而应该会落后大市。
第三是好消息的亢奋效力未必持久。新近的例子,有传出中石油中石化合并,以及推出中国版量化宽松,当时石油股及内银股的劲势,维持时间都不够两日。可能是股市牛气十足,有大批散户聚集,他们见好就追,可是大户还是理智地分析消息真伪的概率,加上沽强换弱的习性,便令到这些消息的效应只能昙花一现,高追只会换来短期捱打的结果。
第四是出现小型股狂炒。其实去年A股大牛市起动之前,国内中小型股已经炒得十分炽热,大型股的升浪,反而令它们稍稍收敛,直至近期中小型股炒风再起,而这股气氛明显亦感染到港股的投机者。在每个大牛市之中,三四线股劲升是惯例,不过今次的规模,明显比过往所见大得多,炒到以千亿市值计数,就有汉能(0566)及高银金融(530),而集成伞业这只新股的表现,可以说更加有代表性,今年二月十三日挂牌,招股价为每股$1.1,三个月之内就曾经炒到$20以上,市值由6亿6千万变成120亿,以一间制造业的公司来说,这种升幅匪夷所思,盈利提升速度绝对不容易以倍数计算,过分炒作的情况相当严重。
港股A股化,并不是有如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所讲,只是一个标签,而是代表著市场一个心态,需要重视,相应去调节策略。首先,应该保持核心持仓,港股上升过程估计会一如A股跌跌荡荡,但最终恒指应该还是会挑战32000点,要防止自己被短期政策消息引致的波动影响最终错失了这个升浪。
第二,持股数目要比以前更加多元化,板块轮动情况严重,就要运用相反理论,沽强换弱,趁股份受压加注,好消息公布反而酌量减持。要维持弹性,就要保持有一定现金水平,另外也要扩阔股份攻击面,才可以在板块轮动的情况不停走位。
第三,千万不要沽空超买股份。举例而言,有行家见到汉能升得厉害,尝试沽空,结果亏损数字以入市价的倍数计算,可见港股呈现A股化,股份上升幅度根本无法预计,沽空二、三线股份绝对不可行,反而小注分散买入并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