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马上就开会,要做好峰值有5000亿至6000亿成交的系统准备。”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近日对媒体称,交易所不是预期成交额会到5000亿港元、6000亿港元,而是希望知道在交易峰值来到时,“那几分钟的时候,我们的结算、交易系统能否处理,风险管理的政策如何。”
李小加的上述表述引发了市场纷纷猜测,4月份以来日均成交额在2000亿港元左右的港股市场,未来成交额能否冲上5000亿的天量?不少分析人士称,这种可能的确存在,对未来市场走向也要有一点“想象力”。
投资人士温天纳认为,5000亿是一个目标,但是始终需要留意,这也是一个非常高的成交额,在这一轮牛市前,A股也少有这么高的成交,5000亿的“豪情壮语”主要源自A股大牛市,非常明显港股有很重的A股衍生市场的概念,原则上伴随A股舞动,随着港股成交大涨,投资市场会更为关注A股的表现,如果达到5000亿港元成交,基本上就是A股与港股并轨之日。
汇业证券策略分析师岑智勇(微博)认为,如果深港通开通,成交将会增加,虽然未必一下子升到5000亿,但有点空间做缓冲,也是好事;汇丰控股考虑迁离英国,有助减少税务开支,上周五引来投资者追入,但似乎没有内地资金追捧。如果汇丰控股等非内资股能吸引内地资金追入,也有望增加成交。
4月23日下午,港元汇价再次走高触及强方兑换保证,金管局随即卖出19.38亿港元,这是自4月9日以来的第10次注资,累计向银行体系注入566.14亿港元,逼近去年24次注资总额约750亿港元。注资之后,银行体系结余预计增加至近3000亿港元。
有“丁蟹效应”的《大时代》上周开始在香港播出,但内地“大妈们”却无惧风险,前赴后继地涌向香港资本市场。有香港本地券商职员称,每天到门市开户的内地投资者剧增,工作量极大,经常需要加班到深夜。
大量资金涌入香港,也继续引发投资者对未来港股行情的期待。“对市场成交额增长,需要有一些想象力,2014年A股日均成交才3000亿元左右,最近每天基本都维持在1.5万亿以上,甚至一度超过1.8万亿,是去年日均的6倍.去年港股日均成交不到700亿港元,今年又能到多少呢?”深圳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对《第一财经(微博)日报》称。
展博投资基金经理袁巍认为,A股市场是一个大池子,而香港股市是小池子,这些股市连接之后,主要是内地市场影响港股市场,而港股市场对内地市场的资金分流非常有限,更谈不上因为港股的成长股便宜,而导致内地成长股被抛弃。港股市场面临的长期滞涨带来一个跟涨的机会。
国泰君安香港亦发布研究报告称,由于市场互联互通的效应以及投资者对南下资金持续增加的预期,令大量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对大市当前的估值形成支持,也有利于成交量的提升,短期对市场正面。尽管一季度GDP及其他经济数据可能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产生压力,市场对进一步宽松政策的预期,如更多的稳增长措施和偏宽松的货币政策,或支持港股维持在目前的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