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板块早盘大幅冲高,截至发稿,板块大涨9%,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上海石化三大巨头联袂涨停,广聚能源、泰山石油涨逾9%。
消息面上,目前国资委确定了下一步的国企改革重点,央企将在分类基础上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央企数量有望进一步缩减至40家。
4月27日有媒体报道,政府正在研究将中石油与中石化,中海油与中国化工分别整合成更大的石化巨头,并成为国际巨头埃克森美孚、bp、壳牌等真正的竞争者。
两桶油:中石油+中石化=国际石化巨头?
今日有媒体报道,中国政府正在研究将中石油与中石化,中海油与中国化工分别整合成更大的石化巨头,并成为国际巨头埃克森美孚、bp、壳牌等真正的竞争者。中海海盛4月15日发布一则关于“控股股东中海集团正在筹划与中海海盛有关的重大事项”的停牌公告,引发了市场对中国远洋、中海集团、中外运长航集团、招商局集团四大航运类央企互相整合的猜想。
关于中石油与中石化的消息早在春节前夕就从外媒传出。外媒报道称,中国官方正在考虑研究整合三桶油的可行性,其中一个方案是将中石油和中石化合并。
不过,2015年3月中国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曾回应称:“第一,我们内部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事。第二,我们的原则是对传言不做评价。因为是外媒传出来的,他们可能有自己的信息源,这个我们也不是很清楚。”
有消息人士称“国资委已经就推进央企重组专门下发了文件。”目前国资委将国有资本分为公益类和商业类,而本轮大规模兼并重组,将在上述分类基础上,首先集中在商业类国企领域,特别是完全竞争性行业,资源要素将会进一步向大企业大公司集中,防止类似南北车那样在参与全球项目时出现同业恶性竞争等情况,目前很多央企已经开始有所动作。
百余央企重组 数量将减半?
与重组的一家央企内部人士透露,因为合并会涉及很多敏感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也成为国资委对本轮央企重组最重要的一项也是最核心的要求。
数据显示,国资委共有112家央企,旗下共有277家A股上市公司。截至目前,总市值超过10万亿元。 去年年底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宣布整体并入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今年两会开始南车北车宣布合并, 另两家央企中电投和国家核电合并也已经实质性启动,将组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此外,中铁隧道集团副总工程师王梦恕今年两会期间透露,国家已开始研究中铁和中铁建合并计划。
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后,以减少央企数量、突出央企主业和增强央企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央企曾经历过一轮兼并重组高潮,随着央企改革的不断深化,再次到了整合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多位专家表示,新一轮国企改革无疑是瞄准了做强这个目标,即通过具有较强规模基础和一定竞争优势企业的强强合并,在资源配置上实现优化,从而构建起更为突出的竞争优势。
有专家提醒,在推进强强合并的同时,应该引入有效规范央企管理机制,积极培育民营企业发展壮大,避免因为滥用市场垄断可能出现的对消费者的实质性利益损害;另一方面,下一步的央企整合中应尊重市场规律和企业自愿原则,确保改革稳健有序推进。
展望:下半年将现国企兼并重组浪潮
2015年被市场称为国企改革的“落地年”,由国资委监管的112家央企可能会重组为30到50家左右,这是未来5至7年之内国企改革将要实现的目标,届时目前央企将有一半以上不再控股。
有分析认为,2015年下半年将出现一个比较大的国企兼并重组浪潮。这些潜力股股价飙升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央企改革已全面铺开,首批改革试点无疑将首先受益。
首先,国企改革和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决定了部分央企的合并重组是大概率事件。其次,没有央企的大重组、大整合,“中国制造2025”就不可能顺利实施。三是“一带一路”不仅让高铁走出去,更主要的是展现了中国装备和中国制造的实力和能力,使更多的行业成为受益者。央企大整合时代来临,为资本市场打通了结构调整的新渠道,也为股市造就了一个又一个风口,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热点。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具有改革重组预期的央企个股已经被轮番爆炒,估值明显偏高。另外,这些概念股多数业绩平平,市场炒作的多是预期,一旦预期落空,股价将有明显回落。以本轮行情的龙头中国南北车为例,截至上周五,前者年涨幅为432%,后者年涨幅接近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