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醒
阁下在浏览本网站之时,即被视作确认为香港合法居民,且阁下同意本网站的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本网页的文...

渣打:汇控逼近今年新高,留意汇控认购19747

作者:本站原创来源:香港智远权证网更新时间:2015/4/27

大市:港股上周五表现反复,恒指由汇控(0005)伦敦股市开市后急升带动下升幅扩大,恒指重上28,000点,全日收报28,060点,升233点,升幅0.8%,创出自08年1月以来的收市新高。港股上周五成交金额是近3周以来最低,录得1,691亿元,单日减少12.9%,认股证及牛熊证成交分别录得329.5亿元和82.4亿元,各占大市成交约19.7%和4.9%。

 

宏观策略:中证监拟增加新股上市数量,加上就调高股票印花税的讨论,对内地股市的利好气氛有一定打击。不过,此或者为吸纳受惠于「沪港通」股份的机会。

 

港股沽空:上日港股沽空金额大约为134亿元,较上日减少2%,沽空金额占大市成交约8%,较对上交易日增加0.8%,较多沽空的板块为银行股、及其他金融股。

 

外围:市场逐渐对美国加息的忧虑降低,美国上周五向好,道指升约0.1%,收报18,080点。

 

汇控升逾4%:汇控股价在上周五下午3时后急升,全日收报73.8元,升4.2%,是上周五最大升幅恒指成交股,贡献恒指约123点升幅,汇控亦成为上周五第三大成交港股。不过,汇控相关认股证成交上周五未算活跃,仅录得约7.8亿元,虽然单日急增29%,但亦只占认股证市场约2%成交,未有进入十大活跃认股证相关资产之一。上周五汇控认购证是最多资金流入的认相关资产,录得约2,691万元资金流入。

 

值得注意是,汇控上周五午后急升刺激汇控相关认股证、上市期权和场外期权的引伸波幅明显上升,投资者宜留意后市汇控相关引伸波幅的变化,若引伸波幅回落,将对认股证价格构成负面影响。

 

汇控认购证19747收报0.315元,其行使价82.8元,2016年1月到期,实际杠杆约7.1倍。

 

大市急升后留意价内轮的特性:大市一轮急升之后,市场上涌现大量价内或深入价内的认购证。投资者宜留意深入价内认股证的特性与一般比较活跃、介乎贴价至轻微价外认购证不同,由此影响发行人为相关认购证开价的表现上,投资者需了解个中不同。

 

首先,投资者会发现认股证发行人为价内或深入价内认购证开出的买卖差价一般较其他认购证为阔。主要原因是价内或深入价内认购证的对冲值(Delta)较高,深入价内的认购证,对冲值往往高达80%至90%。对冲值高代表发行人进行对冲时需买卖数量更多的正股,由此引伸出为价内或深入价内认购证对冲的成本更高,故发行人以开出较其他认购证为润的开价差价反映相关成本。不过,一般发行人开出的买盘价会维持在理论价值水平,只是沽盘价被相应调高,以保持较润买卖差价。

 

此外,由于价内或深入价内认购证的买卖差价一般较为润,故投资者需注意其收市价或未必是「可买卖的价格」。一般投资者通常只留意证券的「收市价」或「按盘价」,或者较少留意其「买盘价」和「沽盘价」。在交易所定出「收市价」和「按盘价」的机制下,若果证券的买价差价较阁或成交疏落,其「收市价」和「按盘价」往往未能反映证券的可买卖价格,即是与「买盘价」和「沽盘价」有一定距离。对于认股证投资者,要知道认股证的理论价值,最直接的方法是参考发行人开出的买盘价和沽盘价,发行人为认股证开价的经纪编号以「95」、「96」和「97」开首。

 

最后,若投资者持有深入价内的认购证,其买卖差价或已经较阔,条款亦不适合继续持有,投资者宜重新按目前市况挑选条款更适合目前市况的认购证。

 

认股证/牛熊证拍档精选:

恒指 (牛证)

恒指 (熊证)

恒指 (认购)

恒指 (认沽)

60174

60765

21088

20729

收回价: 27,380

收回价: 28,480

行使价: 30,000

行使价: 25,400

实际杠杆: 32.8

实际杠杆: 新上市

到期日: 2015-12-30

到期日: 2015-10-29

换股比率: 15,000

换股比率: 15,000

实际杠杆: 7.9

实际杠杆: -7.8

汇丰 (认购)

友邦 (认购)

港交 (认购)

港交 (认沽)

19747

21093

21370

21228

行使价: 82.8

行使价: 60

行使价: 388

行使价: 242.88

到期日: 2016-01-29

到期日: 2015-11-02

到期日: 2015-12-11

到期日: 2016-08-22

实际杠杆: 8.0

实际杠杆: 6.0

实际杠杆: 3.5

实际杠杆: -1.4

 

 

请到渣打认股证‧牛熊证网站浏览详细资料

文章来源:渣打银行

 

免责声明:

结构性产品涉及衍生工具,除非阁下完全了解及愿意承担所涉风险,否则切勿投资结构性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