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醒
阁下在浏览本网站之时,即被视作确认为香港合法居民,且阁下同意本网站的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本网页的文...

港股10月攻防战:需关注八件大事

作者:本站原创来源:香港智远权证网更新时间:2015/9/29

(香港经济日报 投资理财周刊)美国联储局主席耶伦(Janet Yellen)上周预期年内加息,释市场疑虑,为10月的股市攻防战揭开序幕,今期“封面故事”将与战友细看10月的投资要点及其中蕴含的机遇。

恒生指数自4月下旬见了28588点的高位,便开始辗转回落,至现时调整期已近5个月之多,以上周五收市21186点计,下跌幅度达26%(见图一)。

 

港股10月攻防战:需关注八件大事

 

踏入10月份,恒指的调整期便进入第6个月,加上无论是外围还是中国方面,都有众多的重要事项即将出现,所以,10月虽然年年有,但今年的10月,投资者要注意的事情却特别的多,可谓是“多事之秋”。本刊就综合了在10月份内,很可能会对大市走势造成重大影响的8件事(见图二),战友宜密切留意。

 

港股10月攻防战:需关注八件大事

 

这“10月投资8件事”当中,可以说是危与机并存(详见图二),但现阶段看,可能是机遇较多。最明显的利好因素,莫过于是美国联储局主席耶伦(Janet Yellen)预期会于年内加息,明显令市场的风险胃纳有所上升,例如恒指上周五初段虽然随内地股市下跌,但最终仍能收复失地,重新收于21000点,可望挑战21400点。

此外,中国预计将于10月中举行第18届五中全会,届时会公布定调未来五年发展路向的“十三五”规划,不少机会可以发掘,欧洲及日本央行亦可能会再加码放水,有利风险资产。

专家拆局后市看法

本刊亦请来两位专家,分别是摩根资产管理亚洲首席市场策略师许长泰,及建银国际研究部董事总经理兼联席主管苏国坚,发表其对今后经济状况及后市的看法:

许长泰表示,虽然中国10月的经济数据未必可以稳定下来,但现时市场情绪过于悲观,只要气氛转趋中性,对港股已经有一定支持(详见——“摩根资产许长泰 关注基建及金融改革”)。

苏国坚预计,美国年内加息一次后,再加息的机会将会很微,倒过来给予中国政策空间(详见——“建银国际苏国坚 美息定局给中国政策空间”)。

10月攻防如何部署,本刊就精选三大方向,分别是1、五中全会可留意环保股;2、国家主席习近平国事访问英国,核电、基建不宜忽略;3、第三季度业绩快将出炉,绩优股表现值得关注(详见——“10月策略 吼三大机遇”)。

美国加息 不确定性减少

美国的加息预期,毫无疑问是今年环球金融市场动荡的主因,主导资金流向,围绕加息的不确定性,更令市场为之色变,前周议息会中,联储局维持息率不变,何时加息又再出现变故,更加令股票市场持续下跌。

然而,经过上周联储局主席耶伦的发言后,加息与否的不确定性开始减少,皆因耶伦明言,多数官员仍预计今年内加息,最为重要的是,她本人亦是其中一分子,重新将加息预期锚定于2015年之内。

此外,议息会后提到关于对环球经济状况的忧虑,为上周环股票市场广泛下跌的主因,耶伦指出,目前并不认为这会对联储局的货币政策构成太大影响,加上掣肘加息的因素如通胀等估计只是暂时性,再进一步将不确定性扫除,正因如此,欧美股市上周五显著回升,大市后向可更趋乐观。

利率期货市场显示,现时10月及12月的加息机会率分别为11%及39%(见图三),虽然不确定性有所减少,但市场暂时仍估明年才开始加息的机会较大。

 

港股10月攻防战:需关注八件大事

 

欧日央行料将加码放水

另一方面,虽然美国快将加息收水,但其余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仍然处于宽松周期当中,特别是欧元区及日本,甚至有可能于10月加码放水。

欧元区经济虽然自年初开始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简称QE)后略见好转,惟通胀水平一直低迷,欧洲央行官员近期已不断“放风”会延长及加大QE,欧央行总裁德拉吉(Mario Draghi)出席欧洲议会的听证会时,表示已经做好准备,如果通胀率低于预期,欧央行将扩大债券购买计划、放松货币政策。

日本亦是接近通缩边缘,第二季度经济更见倒退,多间大行如高盛等已预期日本央行会于10月30日的议息会上宣布加码放水。

中国经济 数据持续疲弱

每逢10月,市场不时会传出“10月股灾”之说,皆因1987年、1997年及2007年的大型股灾皆是于10月出现,尤其是目前大市气氛疲弱,更令这一说法甚嚣尘上。

惟据本刊统计,由1997年至2014年的18个10月的恒指表现,平均录得1.8%的升幅,自2009年至今,10月表现更加是连续5年录得正数,数据上并不构成股灾的必然性,而前文提到美国加息不确定性减少,亦确实有助股市喘定。

然而,影响港股的因素不止外围,对中国经济状况的忧虑有机会对港股造成不少冲击,尤其是近数月以来中国经济数据持续疲弱,上周公布的制造业数据再度转弱,9月财新制造业PMI初值为47(见图四),较8月终值下降0.3个百分点,创2009年3月以来最低。

 

港股10月攻防战:需关注八件大事

 

第三季经济增长成焦点

因此,中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有可能会低于7%,甚至影响全年增长难以“保七”,较早前中国社科院发布《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4至2015)》预测,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为6.9%,意味着今年中国GDP可能为近十多年来首度跌破7%。

不过,近几个月以来,明显可见内地频频出手支持经济,例如货币政策的减息、降准,以及财政政策上,包括有大量批覆项目、下降资本金比例及财政支出显著上升等等,币策及财策的调整,一般需要6至9个月之后才可以体现明显效果,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就指出,中国从去年底开始减息降准,这些政策调整都应该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发挥正面作用。

连同其他主要数据如零售销售及工业生产,第三季度GDP数据将于10月19日公布,其结果好坏势将影响股市走向。

摩根资产许长泰 关注基建及金融改革

10月总令人联想到——跌市,摩根资产管理亚洲首席市场策略师兼常务董事许长泰笑言,“2006至2014年一共9年,恒指有8年时间10月都是升的,国指亦是。除了2007年,整体来说,10月其实是颇正面的月份。”

尽管环球经济形势不时威胁市场,尤其中国经济前景,但许长泰并不担心中国经济会出现硬着陆,再者欧美经济也不至太差。

“8月下旬时,资金对新兴市场与成熟市场之间的经济连结未充分了解,但经历那段时间至今,市场已有很多报告分析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的经济关连,目前大家应该比之前安心。”

冀悲观转中性的助力

“中国的工业生产趋势仍在下行,制造业PMI可反映工业面对的困难较大,但服务业的PMI却维持相对稳定的增长,所以多人担心的硬着陆,可能在工业方面。当服务业占全中国GDP 48%时,中国由保七,到经济只有3%、4%增长的硬着陆出现机会不大,而第三季GDP大抵料在6尾即6.8%、6.9%增速。”

股市方面,许长泰从基本因素分析,“过去三、四个月,市场处于较悲观的状况,尤其对中国,一方面中国市场调整,另方面,大家对中国经济的忧虑较悲观,但我认为这悲观已过龙,虽然10月的数据未必稳定过来,但大家只要对中国的看法,趋向中性些少,相信对港股已有一定支持,不过始终基本因素支持不是太多,主要是情绪或气氛影响为主。”

谈传统的10月股灾,许长泰会说,10月升市比跌市多,“今年10月构成股灾的基本因素不算充分,尤其港股经过今年夏天的调整后,估值已不贵。”他指出,股灾主要看触发点,形成股灾的基本因素,起码估值要处于较高水平回落,令市场出现较大波动,但自8月股市经历了较大的整固后,已释放了部分下行压力。

一带一路成重点

谈10月机遇,有国家主席习近平访英,还有五中全会谈十三五主题,许长泰认为,五中全会将召开,市场聚焦十三五规划,当中可能有不少是现在政策的延续,例如一带一路,这是习近平这两年才开始带起的主题,“亚洲基建投资银行才凑够脚不久,因此,十三五当中,一带一路的主题将继续,虽然也有重新包装用另一角度去讲,但重点还是基建项目或和国外接轨的基建。”

“另一方面则是金融改革,也是一直以来在做的,又例如国企改革等,虽然未必会以这种形式出现在十三五,但我相信十三五有好多措施,都是这些的延续。”许长泰对五中全会的课题,重点仍在基建。

即使习近平访英,许长泰也预期,基建的合作较受关注,“其实现时英国财相都在中国访问,我们可以密切留意,这财相的动作。但我相信中英方面,从经济角度,也是重点基础。从英国对亚投行的支持,可以反映,英国有很多企业在一带一路方面有一定专长。”

“此外,便是金融业的合作,例如大家近期听到上海与伦敦金融合作,这有可能成为习近平访英的焦点。”

业绩预期影响股市后向

企业的三季度业绩临近,许长泰认为,“市场对企业业绩预期不停下调,大幅令人失望的空间较细,但市场对2015、2016年的企业盈利预测可能成为股市阻力。”

整体而论,许长泰认为,10月股市未必大跌,但对看法却审慎,且外围有很多要“等”的金融重要事项。

第一“等”,美国息口。

上周尾美国联储局主席耶伦就今年晚些时候提高短期利率给出截至目前最详细的阐述,实际是向金融市场发警告,即联储局不会无止境地推延货币政策收紧进程。

许长泰预期10月美国加息的机会仍然不大,“其实美国经济增长不俗,失业率处下降水平,但9月的会议声明却不是从好的角度看,反而着眼坏方向,如通胀压力低,外围因素不明朗等。”

“万一10月美国加息,相信情况会颇混乱,因为这将令其9月所说的推翻,所以我们认为10月加息的机会不大,但可能会进一步提示至12月加息。”

第二“等”,欧日量宽加码。

许长泰预期,欧洲并不急于加码量宽,“起码会等多些数据凝聚共识,令量宽加码有足够理由。但现时欧洲PMI或经济增长数据,都未差至QE加码,所以,这段时间,或者更多是只闻楼梯响,即使QE加码也不一定在10月出台,大家可能仍要等。”

目前,市场预估欧央行,可能最快也要12月才会将量化宽松政策的每月买债规模增加,并将买债期限延长等。

另边厢的日本,许长泰指,“现时日本债务400多万亿日圆,想推到600万亿日圆,这有没有扩充QE的可能?我认为有,但同样未必会在10月,因为他们觉得通胀已在慢慢上升,亦没急切性要去增大QE,且日本本身QE的规模相对经济不细,若扩充QE,届时要继续买国债,还是买入其他资产,将是日本央行的重要考量。”

“综合美欧日三央行,大家都只有‘等’的策略。”若欧日真的量宽,许长泰预计,资金流向将先流进欧日债市,之后是欧日股市,再之后才会进入环球市场,新兴市场则会再迟一步,始终新兴市场基本面不太理想,所以受此支持的基本面料不会太大。

---------------------------------

许长泰Profile

现任:摩根资产管理亚洲首席市场策略师兼常务董事

曾任:渣打银行驻新加坡亚洲研究部总监

学历:

‧ 英国剑桥大学文学士(主修经济学)

‧ 香港大学国际及公共事务硕士

建银国际苏国坚:美息定局给中国政策空间

美国联储局主席耶伦为今年最后一季开启加息大门吹风,面对加息期来临,建银国际研究部联席主席兼董事总经理苏国坚同意,美联储加息有助消除市场不明朗因素,但亦相信加息后,再加息的空间有限,倒过来给中国政策空间。

“美国要加息的语调已很明显,原来市场仅预期12月有49%机会加息,估计经过美联储主席耶伦(上周)讲话后,会变为100%机会加息,美元走强的力度会较原先估计更大。”他预期美国12月加息机会较大。

苏国坚又指,债券市场已显示美国加息路线图。“当耶伦表示今年很可能加息后,美国10年期国债孳息率下跌,显示加息后长期经济增长及通胀会缓慢下来。预计美国明年通胀率会在1.5%或以下,未达2%通胀目标,明年美国加息机会很微很微。”他相信美国加息空间有限,倒过来给中国政策空间。

料中国下月降准百基点

“相信中国仍有很多政策可推出,因为降息现在是应做但未做,尤其现在实际贷款利率很高,用贷款利率加上生产物价指数,利率高达9至10厘,有降息的空间。”他又表示,美国加息后,美国长期通胀会提早被拉下。“若美国10年国债息率明年维持2厘以下,反映美国难以再加息,中国便可以动用其措施,譬如再降息,再降准。”

“建银国际现在预测中国第三季经济增长为6.8%,故下月有机会降准,令第四季经齐增长可较强。降准幅度相信会是100个基点,较上次强。”他又指出,降准令资金成本下调,部分投资者会在加息因素反映后,趁机长线买入以增加投资收益。

料人币波幅不太大

他又指,新兴市场货币已下跌(部分亚洲货币表现见图五),在耶伦重申今年很大机会加息后,未来一、两个月新兴市场资金流出的速度及力度会强,尤其巴西及东南亚,新兴市场股市表现亦会受影响。但相对而言,中港股市影响会较小,股市市值不会被美国加息蒸发许多,因为预期人民币波幅不会太大,本港则有联汇因素。

 

港股10月攻防战:需关注八件大事

 

苏国坚解释,中国不像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系细小,当资金流走便没有太多措施去抵御。中国可选择降准,让市场有资金补充,令企业继续发展。“中国经济跑赢其他新兴市场的机会大得多,因为中国仍有很多措施可以做,令企业盈利能够支撑下去。”

捕捉反弹 可吼金融科技股

中共十八大五中全会将于下月举行,市场预期“十三五规划”会是焦点。苏国坚相信,该规划会着眼经济与全球接轨,开放会加速。同时因应环球经济疲弱,估计会在多方面加大投资,尤其是基建,一带一路产生的需求,以及地方推动城轨地铁等,环保及医疗方面也会加重力度,新兴产业亦会有政策支持。

“这些板块会看好,但只会是中长线看好。”苏国坚坦言。短线而言,他指大市在加息后如试低位,届时就可买入金融股及科技股以捕捉反弹机会。“反弹后投资者会进一步观察环球经济,看公司盈利增长能否维持,这需要各国政策配合。”

他亦指出,“现在港股估值已很低,恒生指数市帐率已达1998年历史低位附近(见图六),今天情况不像会比1998年差。”

 

港股10月攻防战:需关注八件大事

 

留意通缩压力

 

虽然他同意美联储加息有助消除市场不明朗因素,但他直言:如果美国加息的话,环球通缩压力会很大。“通缩会是‘因’,其他金融市场发生的事情只是‘果’。”苏国坚这样概括。

“即使(通胀率)不是负数,但很多国家会见到低通胀率(主要经济体通胀情况见图七),譬如原材料生产国,诸如印尼及马来西亚,挪威亦刚已减息。”他指通缩会影响很多国家的财务状况及经济增长,这是投资市场现时最大的担忧。

 

港股10月攻防战:需关注八件大事

 

---------------------------------

苏国坚Profile

现任:建银国际研究部联席主席兼董事总经理

曾任:于花旗银行、施罗德、法国农业银行、麦格里及星展唯高达等担任研究工作

学历:香港大学理学士,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英国赫尔大学博士,拥英国特许会计师、特许管理会计师及国际注册投资分析师资格

10月策略 吼三大机遇

留意三大投资机遇:

1.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之机遇:环保;

2. 习近平访英之机遇:核电、基建;

3. 国企第三季业绩之机遇:盈喜股。

---------------------------------

耶伦重申年内加息,倘这被视为不明朗的因素扫除,将有望支持港股,今年10月有三大机遇可留意。

机遇一:五中全会

首先,中央政治局将于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十八届五中全会,研究十三五规划的建议。由于今次会议象征着新一个五年计划的展开,也代表新一轮投资将由此而起,必须高度关注。

十三五有何重点呢?虽然具体内容尚待公布,但仍可从当局的研究方向作初步判断。据《新华社》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就十三五纲要的编制展开专题调研,参加调研的9个专门委员会、2个工作委员会,已提交24份专题调研报告,涉及民族、养老、财政、经济、外事、节能环保、三农、港澳事务等领域。

环保问题受重视

当中,多份报告是针对节能环保、大气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机制等课题作调研,反映环保问题备受重视。例如环保委员会建议,应明确提出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应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科技及产业,突出市场导向,加强ZF引导;继续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大污染综合治理力度,强化执法监管,健全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制度。

同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水污染防治法》报告,直指当前内地水污染防治面临隐忧,86个地级以上城市141个水源一级保护区、52个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未完成整治。地下水水质不乐观,部分更水污染较重,较差水质和极差水质由2011年的55%,升至2013年的59.6%,极差水质比例连年上升,分别为14.7%、16.8%和15.7%。

因此,可留意环保股,包括污水处理股北控水务(00371),及从事多项环保业务的光大国际(00257),两者均具有国企背景,基于环保发展占地颇大,并需要作长期营运,又属于公用事务,若非有国企作支持,很难做大做强,预计这批公司可以获益(见表一)。

机遇二:习近平访问英国

第二,要关注习近平访问英国的投资机遇,中英两国近年加强合作进入“蜜月期”,例如英国财相欧思邦(George Osborne)9月访华时已释出善意,英方称正“寻求促进中英在经济与政治上的连结”;习近平将于10月展开10年来中国领导人首次访英行程,中国外长王毅表示,习访英将开启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

中英合作的其中一个项目,是核电方面。欧思邦在访华时已宣布,英国将为英国欣克利角(Hinkley Point)一个新核电站提供初期20亿英镑的扶持资金。有关资金将为法国电力集团、中国广核集团和中国核工业集团的合作铺路,反映出英ZF积极支持。

核电技术“走出去”

中国核电“走出去”下,可关注内地核电设备商,包括上海电气(02727)及东方电气(01072)。其中,截至今年上半年,上电气核电核岛设备定单约147亿元人民币,定单涉及内地目前所有核电站类型及主要设备。上电亦有份参建内地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具备核电“走出去”的技术条件。

此外,在港上市的中广核电力(01816),上半年获母企中国广核集团注入台山核电项目后,目前持有的核电项目已占集团总核电资产约一半,管理层近期表明,希望母企将所有核电资产都注入上市公司之中,虽然内容未定,但具备憧憬注资因素。

英财相:中英或投资高铁

习近平访问英国,基建股亦值得留意,事关欧斯邦访华时曾表示,英格兰北部的高速铁路是中国在英投资的另一个投资机会。由于中美近期宣布合建高铁,若短期内,再与英国宣布合建高铁,反映内地的高铁技术备受肯定,中铁建(01186)及中铁(00390)均主攻铁路建设市场,预料受惠上述利好因素。

中美近期宣布合建高铁,中国铁路国际(美国)有限公司将与美国私企XpressWest合作,在美国修建一条长达370公里、连接拉斯维加斯和洛杉矶的高铁,为中国出口高铁技术和进军高利润的海外市场写下重要一章。

机遇三:第三季绩优股

第三,国企即将公布第三季业绩,不少企业盈利会受股市表现、人民币汇价、商品如油价等影响。如内地券商、内险股表现将影响其投资收益;航空、航运盈利均受油价、汇价影响。金融市场环境若改善,虽然利好上述行业的收益及股价,但目前市场形势,是美国加息时间有待落实,市场对内地股市及经济前景的信心未回复,上述板块的股价及盈利预测仍会波动不定,相对明显有国策扶持,兼有收益趋势较佳的绩优股,更值得投资者留意。

中兴 受惠4G发展

由于经济愈差、内地ZF愈要稳增长,因此涉及固定投资的行业,可看高一线。国企中的中兴通讯(00763),半年纯利按年升43.2%至16.2亿元人民币。随着4G网络规模部署、容量提升、性能优化、深度覆盖,势为电讯业带来新一轮投资需求,内地营运商建立智能管道以应对数据流量的快速增长,为公司带来机会。

此外,新能源汽车产销倍增,不论纯电动汽车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均出现强劲增长。行业龙头比亚迪(01211)近期走势理想,公司预料今年首9个月纯利按年大涨3.9至4.3倍,净利润介乎19亿至20.8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