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美联储“打喷嚏”,全球市场都难免震颤。北京时间周四凌晨,美联储FOMC委员会将公布最新的政策协议。尽管此次加息的预期几乎为零,但无疑是启迪后市的关键标杆。
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而言,美联储加息预期又将对A股和港股产生何种“共振效应”?
招商证券(香港)公司港股首席策略师赵文利博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当前美联储处于加息预期转强阶段,需密切关注FOMC会议公布的利率、通胀预测。加息前期国际资金正‘边打边撤’,加之‘深港通’预期推迟,中国香港恒生指数年内冲击32000点的可能性渺茫。”
在赵文利看来,尽管内地市场尚未完全开放,但A股仍需警惕加息影响。“当中国杠杆泡沫处于高位时,如果恰逢美联储加息而导致资金外流、人民币贬值预期进一步强化,很可能拖累A股。”年初,当人民币汇率几度快速下行时,A股和港股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
“9月加息”唱主流美股或见顶
如果你以为6月加息概率不大就可以忽视此次FOMC会议,那就大错特错了。美联储主席耶伦(JanetYellen)将在政策声明发表后举行新闻招待会,料将评估当前的美国经济,并或对下一步加息行动指点迷津。
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喊话美联储应推迟至2016年加息,理由是全球经济仍较为疲软。不过,以独立性著称的美联储恐怕不会那么“听话”了。
高盛经济学家KrisDawsey表示:“如今,我们比复苏以来的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加息。所以,6月FOMC透露出的信号尤为重要。”他预计,本次会议透露出的总体信息将会是“9月加息”。不过,他也认为,在保守情况下,推迟至12月再加息也并非不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加息步调究竟如何?当年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AlanGreenspan)连续加息十多次的“盛况”会否重现?
“此轮加息切忌与此前几轮加息周期画上等号,因为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已经将联邦基金利率压至接近零的水平,这是史无前例的。回顾过去美元和利率的拐点,此前几轮都是利率先走高,之后美元再走强;然而,当前利率尚纹丝不动,美元指数却已经走强了近20%。”赵文利向记者坦言,此次加息可能只需要4~5次甚至更少,就能起到压制效果,可能根本无需重演过去的连续加息。更有权威人士预计,美联储可能先加息后再降息或不再行动。
更令人紧张的是,美股将在此轮周期下将何去何从?继“互联网泡沫”后首次突破5000点的纳斯达克是否仍将不断攀高?
在赵文利看来,美股很可能已经见顶。“市场拐点都和盈利拐点有关,美国企业过去几个季度连续出现盈利放缓的情况。而盈利主要来自成本优势,这主要缘于劳动力成本低、原油价格下行,因此尽管销售收入没超预期也可保证盈利。但当前成本节约效应已经到头,边际空间有限。”他表示,在此情况下,如果美股还要上涨,就取决于PE是否能够继续上升,但当前美股PE已经不低,除了2001年互联网泡沫巅峰期,当前美股市盈率已接近各时期最高点。可见,如果估值和盈利都已弹药耗尽,美股见顶就是大概率事件。
CFTC数据显示,截至6月9日,大型投机者持有的CME标普500期货合约净空头头寸合约高达12000张,为八个月以来最大规模。不过,历年美联储加息前股市都表现良好,并在加息后经历挣扎或小幅下跌,但在首次加息后接下来的两年里,股市都将复苏,然后走牛。此次美股将有何不同仍需拭目以待。
加息预期或阻碍恒指年内冲击32000点
中国香港是全球第三大市场,流动性极好。港股此前经历了一轮火爆行情,然而恒生指数从24000点到28000点后便陷入了沉寂。近期国际错综复杂的形势也使国际投资者进入防守状态,美联储加息预期则是一大要因。
截至6月16日收盘,恒生指数跌1.1%,下跌295.11点,报26566.7点,创4月9日以来新低。港股后期又将何去何从?
赵文利告诉记者,“港股存在两大风险。外部而言,不论美联储是否加息,持续的加息预期会在未来几个月阻击国际资金;从内部来看,A股的赚钱效应让此前欲进入港股的资金停滞,加上外媒透露深港通将延迟宣布。因此,当境内资金没进来,外资又陆续撤离的情境下,短期或年内恒指冲击32000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不过,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首席策略师洪灏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仍看好港股长期走势。“港股的估值非常便宜,在未来诸多可以预期的流动性利好带动下,长期必将上涨。短期的沉寂主要是受到美联储加息预期、A股强势、MERS等因素压制,但不会改变长期走势,冲击32000点的长期走势基本确立。”
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来QDII业绩排名前五的QDII基金中,港股的配置比例在88%以上。6月10日,恒生AH溢价指数达到142.17,创下逾5年来的新高,港股的价值洼地显露无遗。
疯狂的A股切忌忽视加息效应
中国内地A股通常都是在国际风暴下最为“淡定”的市场,但这一次或许不同。
尽管中国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但有一种风险不得不防——“在中国杠杆泡沫处于高位时,若恰逢美联储加息而导致资金外流、人民币贬值预期进一步强化,很可能产生共振。”赵文利强调。
不过,比起美联储的影响,A股的脆弱性更可能源于自身。当前A股“泡沫论”不绝于耳,从去年的1600点高歌猛进至现在逼近5000点。在中国经济下行背景下,恐慌情绪也有所升温。因此,此时降临的加息可能成为“最后一根稻草”。
无独有偶,中信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兼董事总经理彭文生此前也表示,加息可能是触发A股调整的因素,若加息导致美元无序走强,可能触发资金大规模流出。若美联储今年9月加息后,短期内再连续加息,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市场都将带来影响,目前人民币汇率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加息对中国实体经济和投资者情绪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截至6月16日收盘,沪指大跌3.47%失守4900点,逾百股跌停,延续了前日回调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