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近期呈日升日跌之势,大致上稳守250天线,但每每升至24200点水平皆遇到相当压力。不过,港股交投仍算炽热,成交额连续八个交易日破千亿港元。港股近日反复升跌并非市场关注点,反而内地A股表现更瞩目。沪综指自10月底低位起步而上,转眼间本周已一度高见3091点,创四年新高,并获大成交配合。中资金融股近期成为本地资金留意对象,包括内银、内险及券商股,落后板块如石油及煤炭股随后接力,连带A股ETF交投亦极为畅旺。
问:内地A股的牛市是否重临成为近期全城热话,在此概念之下,市场参与者如何顺势而行?
林泓昕(微博):过去数年萎靡不振的A股市场,今年终摆脱上落格局,屡创年内新高,更跑赢同期港股的表现,似乎已重拾上升动力。市场一般相信A股大升的底因,并非沪港通或减息,而是内地经济改革,它的实际成效成为A股牛市是否形成的关键因素,但对后市相当乐观,部分更认为明年升至4000点至5000点并不是梦。
在A股转牛的概念之中,香港市场的A股ETF、内银、内险及券商股均是资金关注对象,成交活跃,且纷纷晋身十大股份成交榜。当中,两大A股ETF X安硕A50中国(02823)及南方A50(08222)成交最为积极,在资金大举流入下,两只基金价格不断闯高峰,本周二(12月9日)分别高见12.46及12.86港元,为三年多及上市后新高,其后双双随早已超买的A股借势回调。对A股行情并不熟悉的人士,或可留意A股ETF于低位收集的机会。
在AH两地挂牌的内银及内险股中,两类股份的部分H股已出现不同桯度的折让,如中国人寿(02628)、建设银行(00939)及民生银行(01988)较A股便宜8.4%至14.8%,中信银行(00998)及新华保险(01339)折让幅度更达25%及29%。中长线而言,内地股市上升势头或持续,但短线以H股走势较理性健康,不妨候低留意相关H股。
问:手持上述股份的人士已录得不俗的账面回报,接着的问题是,他们该沽货锁定利润,还是继续持有这些股份?万一股份出现调整,该怎么办?
林泓昕:手持股份既累积一定升幅,当然希望锁定利润,另一方面则担心股价或出现调整,沽出正股可能是不二之选。不过,在沽出正股后,股价可能会继续上升,这样便白白错失分享升浪的机会。如果能将沽出正股的部分利润买入相关认购证,就可以避免进退失据,因为倘若正股回吐,参与者已锁定大部分回报,而最大损失将为买入认购证之成本,但如沽出正股后其股价续升,则换入之相关认购证将有机会分享正股的潜在升势。
对于持有上述板块之权证者,在相关股份累积可观升幅后,不妨检视持货之条款是否仍合时宜,如变得过于价内或短期。价内证因有内在值,实际杠杆因而相对较低,对相关正股变化的敏感度较价外的认购证为低。如所持有权证的条款已不能配合市况,便可考虑转换至轻微价外或中长期者,透过换马维持较高杠杆。
当正股股价创新高后,很大机会于短期内引发获利沽盘,大市及部分股份于周二显著调整便可引证这点。所谓顺势跟进,并不代表参与者必须于正股创新高当日,实时购入相关认购证,反而可以留意该股份股价的短期走势,待出现短期调整或整固,市场消化获利卖盘后,才顺势买入相关认购证。另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当股价不断创新高时,相关认购证的需求可能因而上升,令其证价有机会被过份推高。因此,若在股价调整或整固时才入市,相关认购证的引伸波幅亦可能回至较低或较合理水平。
* 数据截至2014年12月10日,资料仅供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