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即将结束,回顾恒指这个月的表现,指数月初一度跌至22565点,其后主要以23000点为中轴争持,争持区介乎22800点至23600点。不过,恒指本周从10、20及250天线组成的支持区之上反弹,逼近100天线。港股早前呈争持整固局面,不少蓝筹股认购证却获市场青睐。当中有机会在沪港通启动后获内地资金垂青的大型蓝筹,如香港交易所(00388)、腾讯(0700)及中国移动(00941),相关认购证持续成资金主要收集对象。
问:港股10月份的表现乏善可陈,权证市场聚焦哪些标的资产权证?
林泓昕(微博):市场期待的沪港通原先定于10月启动,本月已届尾声,有关措施仍未有推出的时间表,开车预期落空。不少有意在沪港通开车前入市的资金却步,大市于10月首两周的每日成交额介乎622亿至962亿港元,但上周交投明显转弱,上周五(24日)仅得502亿港元,再创三个月新低,市场热情一度降温。然而,大市成交本周有逐步回升之势。
期内,权证成交未有显著下降,每日成交额保持逾100亿港元。然而,在欠缺鲜明的投资主题下,权证资金只定晴多只大型蓝筹权证,包括腾讯、中移及港交所权证,其占整体权证成交比重合共逾四成。资金密密收集三股之认购证,当中中移认购证街货量不断上升至三个月新高,达23.1亿份,其后稍为回落,而腾讯与港交所认购证街货量同样处偏高水平,反映市场人士倾向持货过夜,等候反弹的机会。此外,近期不少热门股份认购证的街货量亦累积至相当水平,好像南方A50(02822)、汇丰控股(00005)等。
问:街货量高企的现象表明了甚么?
林泓昕:市场人士参与权证买卖时,许多时只会着眼正股的股价走势,较资深者可能同时留意其他数据,像引伸波幅、实际杠杆、距离到期日时间、时间值损耗速度等,或鲜有关注街货量多寡,也不明白高街货对权证价格的影响。街货量占总发行量的比例偏高时,意味持有权证过夜的人数多,发行商手上的货源便会相应减少,而在维持稳定的流通量及控制市场价格秩序方面会较困难,导致权证价格较易受市场情绪主导,更有机会偏离其理论价值。
问:权证处于高街货水平,对持有人构成甚么影响?请举例说明。
林泓昕:较极端的例子是街货比例达100%,代表发行商完全没有货源在手,无货可沽,故不能提供卖盘,大部分情况下只会提供买盘以供市场人士沽货离场。如果街货比例达50%以上,即使缺少发行商的报价,市场上仍可能有足够的买卖盘以供买货或沽货,因为这些买卖盘可能是由其他市场人士挂出,但有意参与买卖的人士可能会以较高的价格买货,或较低的价格沽货。
问:我们怎样利用街货量数据判断入市与否,以便争取较佳潜在回报,或降低可能的亏损?
林泓昕:利用街货量配合正股股价表现一并观察,有助我们掌握实际情况。假设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若正股股价在某段时间不断上升,呈现浪高于浪走势,相关认购证街货量也稳步上扬,意味持有者既有利润在手,而正股短期内下跌机会微,故不愿沽货。未入市者想尽快买货,权证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升幅可能超过预期,这时买入认购证的获利机会将增加。
不过,如以下两个情况出现,未入市者便绝对不宜沾手。一、当正股股价短期内急升,促使市场人士追入相关认购证,令街货量同时急增。入市者虽获账面利润,但正股股价升幅过大,当升势出放缓,为免遭受损失,往往倾向沽货套利,于是认购证价格开始不能跟贴正股股价走势。二、当正股股价持续下跌,持有相关认购证会出现账面亏损,若这只认购证的街货量在这段时间上升,代表被套牢的认购证数目不断增加。持货者只要待正股稍作反弹,便速速沽货离场,导致正股股价上升,但认购证价格下跌的现象。而持有这类高街货权证的人士,可考虑转换至条款相若而街货水平较低者。
* 数据截至2014年10月29日,资料仅供参考之用。
呜谢: 林泓昕 - 麦格理资本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衍生工具部香港认股证销售主管。